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归档时间:2022-09-01

多伦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奶业振兴各项措施 推动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1 15:02   来源:多伦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多伦县依据《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内政办发〔2019〕33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9〕20号)、《自治区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内政办发〔2020〕39号)有关规定,结合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全区奶业振兴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存栏荷斯坦奶牛1590头(大北沟镇新富地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280头、滦源镇西南营子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150头、多伦县久兴牧业有限公司1100头、多伦诺尔镇瑞盈奶牛养殖有限公司60头)。建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多伦县伊利乳制品加工厂),生产原料采购国外进口优质大包粉,产品为奶茶粉、成人粉和奶片,向全国各地销售。现有运行奶站3家,均办理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西南营奶站、大北沟镇新富地奶牛牧场日收购鲜奶1吨,主要销往县内的乳制品小作坊;多伦县久兴牧业有限公司日生产鲜奶12吨,主要销往县域周边伊利企业。

  二、全力保障原奶质量。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全县4家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达到“五化”标准(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同时,加强养殖环节饲草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投入品记录、消毒防疫、休药期等制度;二是加强鲜奶收购站生产环节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销售、检测、卫生消毒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全县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开展生物安全条件、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简称“两病”)情况摸底调查和“两病”检测净化工作,创建“两病”净化示范场。积极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委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鲜奶抽样和全面检查工作,确保奶站的标准化运营和鲜奶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对自产及输入奶源检验检测和管控能力,从源头上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三、积极创建标准化传统奶制品手工作坊。县域内有传统奶制品小作坊8家(在产7家、停产1家),全部持有《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证》。按照盟传统奶制品领导小组安排,计划创建准化小作坊3家(养殖加工标准化小作坊1家、标准化小作坊2家)。经县市场监管局、农科局、民委按照《锡林郭勒盟地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手工作坊改造示范创建标准》联合评估,目前多伦县滋寅乳制品加工厂、多伦县新兴富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多伦县白音宝骑奶食品加工厂3家小作坊均已建设完毕。

  四、强化传统奶制品生产流通监管。为统筹推动我县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立了《多伦县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协同推动。同时,制定了《多伦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稽查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民族传统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传统奶制品原奶购进、生产加工、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商贸流通等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保障了全县奶业质量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殖户从事奶牛养殖的积极性不高。“三聚氰胺”事件后,多伦县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和养殖场被迫转型放弃奶牛养殖,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县因势利导,鼓励广大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通过十多年政策引导,多伦县畜牧业发展转型为以肉牛养殖为主的模式,全县养殖户饲养奶牛积极性不高,奶牛存栏较少。

  二是培育奶源基地,各项指标要求较高。多伦县属半农半牧区,草原面积小,没有集中连片大面积天然草牧场;同时,多伦县于2021年开始实施全年全境全畜种禁牧,要求养殖户全部进行舍饲圈养,通过该方式发展奶牛养殖,现有的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奶源基地对原奶各项指标的要求,发展奶源基地的基本条件不完全具备。

  三是现有奶业加工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内从事乳制品加工企业一家,其产品所用的原料从国外进口优质大包粉,奶源质量稳定、价格优惠,能够满足企业生产所需,企业不从当地收购原奶和鲜奶,对养殖户带动性不强。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奶业振兴各项措施,重点从以下方面推动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与伊利集团沟通合作。积极与伊利集团就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建设条件、标准和合作模式进行对接沟通,待达到基本条件后启动与伊利集团的拓展合作。

  (二)加大奶牛养殖企业引进力度。引进培育奶牛产业龙头企业,研究奶牛养殖企业优惠政策,加大对区内外奶牛养殖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闲置的奶牛养殖场和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通过投资入股、合资租用、寄养代养等多种形式培育奶牛养殖户。

  (三)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奶业振兴项目,对现有的2家奶牛规模养殖场进行提升改造,研究奶牛引进、棚圈、青贮窖、贮草棚、奶站建设的补贴奖励办法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规模和生产条件。同时,结合乡村振兴中人畜分离工作推进新建集中养殖小区,积极培育公司+养殖户、公司+村委会等多种形式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示范带动推进奶牛业发展。

  (四)引导有意愿的养殖户开展奶牛养殖。结合全盟舍饲圈养、我县全年全境全畜种禁牧政策,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对从事奶牛养殖产业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重点鼓励引导原有的奶牛养殖小区(奶站)养殖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