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锡林郭勒盟在行动 > 旗县动态

正蓝旗厚植绿色底色 绘就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来源:锡盟融媒   发布时间:2025-04-07 08:30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距北京直线距离约180公里,被称为京津地区最近的“大沙盆”。据第六次全国沙化土地监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浑善达克沙地面积4809.5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83%,是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主战场。正蓝旗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面积达6713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66%,约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22.2%,是全盟浑善达克沙地覆盖面积最大的旗县。特殊的区位条件、历史沿袭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脆弱的草原生态,决定了正蓝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特殊使命。

  近年来,正蓝旗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创建“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品牌活动,扎实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蒙冀界”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多个项目,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共同描绘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以绿增收。正蓝旗担当起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重任,用3.8亿元专项资金撬动82.9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工程,通过让广大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任务,持续增加务工收入,2024年全旗共有24家合作社、10家企业参与浑善达克治理,累计1634名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共发放劳务报酬2391.3万元,人均增收1.4万元,让各族农牧民在家门口端起“绿饭碗”,实现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双向奔赴”。充分发挥浑善达克沙地资源优势,开发出浑善达克沙地大环线生态旅游和沙画艺术创作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8亿元,分别增长21%和20%,创历史新高。生态的改善、经济的增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绿促融。浑善达克因生态和谐而美丽,各民族因紧密团结而繁盛。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上正蓝旗持续发力。大力开展生态移民搬迁,2002至2007年间投资4340万元,对沙化较为严重、交通不便的16个嘎查2700户11000人,进行整体生态移民搬迁。积极组织旗四大班子领导与各族干部群众参加浑善达克沙地大会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沿网格线用插苗枪植入50公分的孔,插入黄柳条,再用脚踏实,为守护绿色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绿色战役”中,技术员、农牧民、干部职工不分民族、不分岗位,共同挥锹开沟、栽植沙柳,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防沙治沙没有捷径,唯有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让浑善达克沙漠披绿,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捧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以绿变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族儿女以“绿”为纽带,将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融入防沙治沙、植绿护绿的实践中,紧紧围绕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草畜平衡试点目标和任务,先后制定《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指导意见》《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意见》《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草畜平衡试点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增牛减羊示范旗项目、农牧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草原生态承载力,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截至目前,全旗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82.97万亩,治理面积和速度均居锡林郭勒盟首位。让各族群众在感受到生态环境持续转好的同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不是终点,而是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起点,下一步,正蓝旗将全力以赴实施好2025年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协同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